武汉业主注意了!以后老小区装电梯,从申请到公示全流程都卡着“天数”走?8月27日武汉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上,《武汉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条例(草案表决稿)》(下面咱们简称《草案表决稿》)提请表决,里面藏的“时间密码”直接让不少业主眼前一亮——以前装电梯总卡在“等审批”“等反馈”上,现在居然把关键节点精确到天,这到底是能让装电梯更快,还是会多出来一堆麻烦?
先说个大家最关心的:以后谁来牵头装电梯?《草案表决稿》里明明白白写了,同意加装电梯的业主就是“加装人” ,这身份一确定,可就不是以前“谁都想管、谁都管不好”的局面了——从一开始统一邻居们的意见,到后面凑钱、找设计团队、盯施工,再到最后验收电梯、办使用登记,甚至后续电梯坏了找维保,全流程都归“加装人”负责。说实话,这规定挺实在的,以前总有人抱怨“没人牵头,事儿推进不了”,现在把责任明确到具体业主身上,虽然担子重了点,但至少不会再出现“踢皮球”的情况,想装电梯的业主也能更主动推进,不用干等着。
再看最让人头疼的“审批效率”问题,这次《草案表决稿》直接给政府部门划了“硬杠杠”。区政府指定的牵头部门,从收到街道或乡镇报上来的申请资料那天起,15个工作日内就得组织区房管、规划、建设这些相关部门去现场踏勘,还得拿出书面的可行性分析意见,完事儿后得赶紧告诉“加装人”结果。要知道以前不少小区申请装电梯,光等政府部门踏勘、出意见就得一两个月,有时候还得反复补材料,现在卡着15个工作日的期限,部门办事有了紧迫感,业主也不用天天琢磨“到底啥时候有信儿”,这效率提升可不是一星半点。
要是踏勘后说“能装”,接下来“加装人”也不能瞎折腾——得跟其他业主把电梯选啥配置、预算多少钱、找哪家设计施工团队这些事儿都商量好,还得签个书面协议书。这一步其实是给后续“少吵架”打基础,以前就有小区因为没提前谈好预算,装到一半有人嫌贵要退出,最后电梯烂尾,现在白纸黑字写清楚,大家都按协议来,能少不少麻烦。
等“加装人”把这些资料交给街道或乡镇后,更关键的一步来了:街道、乡镇得在3个工作日内公示这些资料,公示结束后还得出个公示意见反馈单。3个工作日是啥概念?刨去周末,差不多就是“今天交资料,下周三前准能贴出来”,比以前“公示等一周、反馈再等一周”快多了。而且公示能让全小区业主都看到细节,有意见赶紧提,避免后面装起来了才有人跳出来反对,也算给“加装人”和反对业主之间搭了个沟通的桥梁。
这次《草案表决稿》里还有个特别贴心的点——鼓励“成片连片加装电梯”。简单说就是,要是几个小区离得近,或者一个小区里多栋楼都想装,就可以一起申报、一起审批、一起采购电梯,后续维保也统一找团队。这招太聪明了!以前单栋楼装电梯,采购量小,厂家给的价格高,维保也得单独找,成本不低;现在“抱团”装,采购时能跟厂家砍价,审批时能批量走流程,维保也能拿到团购价,不管是建设成本还是后期运行成本都能降下来,装电梯的效率也能提上去,对业主来说妥妥的“双赢”。
这新规一出来,网友们的讨论直接炸了锅。有网友说:“终于不用等审批等到花儿都谢了!我家小区去年申请装电梯,光等踏勘就等了一个多月,现在15天就能出意见,太给力了!”还有网友关注“加装人”的责任:“虽然明确了‘加装人’负责,但要是遇到不配合的邻居,‘加装人’能扛得住吗?希望后续能有配套措施帮‘加装人’协调问题。”也有网友点赞“成片加装”:“我们小区三栋楼都想装,要是能一起弄,能省不少钱,这规定太懂老百姓了!”
其实不管是把节点精确到天,还是明确“加装人”责任,或是鼓励成片加装,《草案表决稿》的核心都是让老小区装电梯这件事“更顺、更快、更省钱”。老小区装电梯,本就是为了方便老人、改善居住体验,是件民生好事,而好政策的关键,就在于把“麻烦事”捋顺,把“堵点”打通。希望这次《草案表决稿》能顺利落地,也期待后续能有更多配套措施,帮业主解决加装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,让更多武汉老小区业主,早日用上方便的电梯,让“上下楼自由”不再是难题。
宜人配资-炒股10倍杠杆平台-股票配资在线查询网站-证券开户佣金最低排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